鬧 市 冰 室 SID:791259765625000

資料庫 | 相薄共享 | 即時聊天 | 搜尋文章 | RSS | 24 | 用戶注冊 | 用戶登入 | 排行榜 | 文章統計

» 鬧 市 冰 室 » New Member Corner ◇新人必讀◇  

顯示適合列印的版本 顯示適合列印的版本  把這個主題寄給朋友 寄給朋友
按平行模式觀看按樹型模式觀看前一篇主題后一篇主題
前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后一頁
作者 如何用簡單的方法養魚?
LC





文章: 2537
1 于 2003-05-28 18:41  觀看該用戶的個人資料  搜尋這個用戶發表的所有文章  把文章內容复制到剪貼板。
只适用于 IE :-)
     在討論區內常常看見各魚友用不同的方法養魚,各施各法,有時互相矛盾,新手往往不能確定跟從那套方法較好,因此我想說說我的個人養魚經驗,成功和失敗的地方都談談,讓新手參考,好的地方可以學習,錯的地方可以避免。遇問題時可隨機應變,時移世易,明白當中的道理後,不必一定跟從前人的做法。

1) 應買幾大的缸?
網上的參考資料常常說越大越好,地方所容許的買到最大。對於新手來講,
我不能同意這個說法。新手大多從網上或文字上學習養魚,紙上談兵,沒有實際起缸經驗,一開始便叫他自行開一個4呎滴漏缸連沙缸底,我真是擔心他的缸會漏水,而且每個缸都多少有一些不滿意的地方,一開始便起最大的缸,將來便沒有發展和改善的餘地。

我想24吋缸連底喉是個好開始,養5條3吋以內的小魚,一年內逐步加濾桶和化氮器,過濾系統加L後可逐步養至10條3吋以內的小魚,一年後若仍有養魚的興趣,到時便有較豐富的經驗,可轉大缸,而24吋缸變為醫生缸,倍份器材可用於大缸。有了養魚經驗後,可自己設計心目中的理想大缸。

遲些再逐步談其他的養魚經驗。


LC 修改于 2004-04-09 20:49
iczfirz
"challenge"
"challenge"



文章: 14186
來自: 我回來了
2 于 2003-05-28 18:58  觀看該用戶的個人資料  主頁: http://www.aquarium.org.hk  搜尋這個用戶發表的所有文章  把文章內容复制到剪貼板。
只适用于 IE :-)
我又想講下tongue 其實依家都好多魚友個心態係要有乜乜乜乜物物物物貴野好野先叫好養好用咩都好.. 有大大壇野係屋企就心滿意足咁.. 其實聽番d老魚友講.. N年前用UGF都係咁養啦..



問題或承受過 不相信拋下過 最後決定一雙肩膊別太肩膊
三十一畫:此數大吉,名利雙收,漸進向上,大業成就。(吉)
LC





文章: 2537
3 于 2003-05-29 14:07  觀看該用戶的個人資料  搜尋這個用戶發表的所有文章  把文章內容复制到剪貼板。
只适用于 IE :-)
2) 為甚麼第一個缸是2呎缸?

上文提到新手的第一個魚缸以24吋為適合,
有些魚友可能會問18吋或30吋為何不可以?
我想應該詳細一些加以說明。

我引用的數字並非甚麼科學化的統計數據,
而是一些個人觀察所得的綜合概念,
是一些有限的個人養魚經驗,
加上從各處吸收的有用資料,
和其他魚友在網上的留言,
而得出的一些總結,
這些總結經個人分析而來,
祗是一個綜合概念,而用數字具體化,
很有可能會出現錯漏,
觀迎各位魚友指正和積極參予討論,
去蕪存菁後可作新手的參考。

養魚講究整體的配套,
以求達至的目標是讓魚不要死,
或積極一些的說法是讓魚健康快活地生存下去。

所謂整體的配套十分重要,
是從不懂養魚到成功養到心中理想魚缸的整個過程,
當中講究每樣養魚工具的互相緊密配合,
每個階段的逐步改善,以達至成功養魚的這個目標。

從其他魚友的留言可知,24吋缸已可成功養魚,
細一些的魚缸則要求很高的技巧,
才可保細缸的不足,
若能限制自己的養魚數目在5條3吋的小魚以內,
24吋缸應是很好的起點,新手應盡量吸收經驗,
學懂用細缸養魚,長遠而言24吋缸會變為醫生缸,
而醫生缸對於成功加新魚、保護舊魚至為重要。


nebula
野外採集派
野外採集派



文章: 3888
來自: 華南以南
4 于 2003-05-29 21:47  觀看該用戶的個人資料  搜尋這個用戶發表的所有文章  把文章內容复制到剪貼板。
只适用于 IE :-)
又等小弟參上一腳!
兩尺缸尚有一個優勢,就是周邊設備選擇較多(如燈,過濾器,化氮,等等)。而在開始養魚之前,必需撫心自問能付出多少時間打理?個人認為每天應用半小時觀察魚兒的狀態,每星期亦要抽空換水及測試水質。套用友網前輩之言‘作為水族愛好者,我們不是養魚,應擔當水質管理員的角色’。



I believe in the Kingdom come Then all the colours will bleed into one But yes I'm still running
You broke the bonds You loosed the chains You carried the cross
And my shame and my shame
you know I believe it But I still haven't found
What I'm looking for.........
mming_t
我唔好吃
我唔好吃



文章: 118
來自: 天際
5 于 2003-05-29 22:54  觀看該用戶的個人資料  ICQ : 37083982  主頁: 一缸功成多魚亡...數載精神與白銀...幾何見得樂悠悠  搜尋這個用戶發表的所有文章  把文章內容复制到剪貼板。
只适用于 IE :-)
big smile 水質管理員....巧專業...巧專業...下次作文--我的志願--我一定寫 我大個仔買做介水質管理員big smilebig smilebig smilebig smile
-.- 我未開缸....鳴....巧慘....巧慘...嗚...dead



...........*
LC





文章: 2537
6 于 2003-05-30 22:00  觀看該用戶的個人資料  搜尋這個用戶發表的所有文章  把文章內容复制到剪貼板。
只适用于 IE :-)
3) 應用甚麼過濾?

養魚著重配套,以24吋缸而言,
底喉是最佳配撘。

很多魚友都不喜歡底喉,覺得它有很大缺點,
時間耐了會阻塞引至反缸,他們很正確。

那麼我為何仍然介紹新手用底喉?是否想害他們?

原因我在本文第一句便說了『養魚著重配套』。

24吋是小缸,用dsb很不切實際,
沙缸新手未能掌握,
而我的主題是用簡單的方法養魚,
因此我選擇底喉。

底喉有很多好處,
容易安裝、不會漏水、耐用、平,
最重要是有效,底喉已發明多年,
很多魚友亦已親身證明了底喉能成功養魚。
安裝底喉的時候可同時學習如何連接膠喉,
對日後安裝滴漏和沙缸很有益處。

一年後新手若能成功養魚,
24吋缸肯定不夠,長遠而言,
必然轉大缸,底喉未阻塞引至反缸前便應已換缸,
底喉阻塞的最大原因是養魚過多,
若能維持養魚量少,阻塞的可能性應該不高。
事實上我的32吋醫生缸,用的便是底喉,
已用了超過兩年,現在仍可長期養藍吊、雞心吊、耳斑,並無問題。


LC 修改于 2004-04-09 20:59
LC





文章: 2537
7 于 2003-05-31 12:58  觀看該用戶的個人資料  搜尋這個用戶發表的所有文章  把文章內容复制到剪貼板。
只适用于 IE :-)
4) 為甚麼很少見魚友討論水流?

水流對於能否成功養魚至為重要。
水流即是魚缸水的整體流動循環路線和流動速度。
水流可以由獨立的潛水泵所帶動,
亦可以由其他過濾糸s的出入水位所帶動,
如濾桶的出水位或沙缸的回水出口位等等。

水流的重要有以下幾點:

1) 增加溶氧量
以24吋連底喉的缸而言,
氧氣主要靠水的表面溶入魚缸,
若沒有足夠水流把氧氣運至缸底的話,
缸底的水便會缺氧,對魚造成壓力甚至死亡。

2) 減低CO2和保持高pH值
水中CO2亦是靠水的表面揮發回大氣,
水流把CO2帶至水的表面揮發回大氣,
從而保持高的pH值。
水流不足的話CO2積取令pH下降。
pH不穩定的話魚便死亡。

3) 幫助n-cycle的完成
水流把廢物運至帶有n-bacteria的表面,
完成n-cycle,水流不足的話,
n-cycle不能完成,NO2上升引至魚的死亡。
因此若經常驗出NO2高的話,
應考慮是否水流不夠,而不是單加硝化細菌。

4) 保持水鈱酋w
冬天時把暖管的鄎蚰郁﹞嬪G全缸,
保持全缸水鈱酋w,
不至一邊熱一邊凍,令魚死亡。

5) 讓魚有生氣
循環的水流幫助魚由魚缸的一角游至另一角,
沒有水流的話魚的行動會很吃力,
亦容易被其他魚攻擊,造成傷亡。

6) 增加魚的食慾
移動中的食物較容易被魚發現。

水流不足的魚缸百病叢生,
買一個優良的上水泵、或造水流的潛水泵,
是養魚的很好投資。


LC 修改于 2004-04-09 21:06
LC





文章: 2537
8 于 2003-05-31 22:16  觀看該用戶的個人資料  搜尋這個用戶發表的所有文章  把文章內容复制到剪貼板。
只适用于 IE :-)
5) 如何設計水流?

上文說到水流很重要,
一個項目便對水質和養魚有大影響。

看見魚呼吸急促不是加氣泵,
pH跌不是加buffer,
NO2升不是加硝化細菌,
魚不開口不是加蒜頭,

而是先想想是否水流不夠,
才引至這些問題,
先從簡單的方法著手去解決問題,
如轉水泵的位置、方向;
更改各種養魚工具的出入水位的位置;
轉換更強力的水泵,加強水流的速度,
轉換缸內裝飾的擺位以免阻礙水流,等等。
確定不是水流的問題時才考慮其他的可能性,
不用一有問題便買新工具。

設計水流時要考慮水流的循環路線和水流的速度。

魚缸不能有死角讓水流不順,
引至廢物積聚,造成水質不穩定,
出水位不應有阻擋,減弱水流的速度,
出入水位應盡量相距遠一些,或一在缸面一在缸底,
讓水流行勻全缸後才進入過濾,
水流真的不夠時可加獨立的潛水泵。


LC 修改于 2004-04-09 21:10
LC





文章: 2537
9 于 2003-06-02 16:43  觀看該用戶的個人資料  搜尋這個用戶發表的所有文章  把文章內容复制到剪貼板。
只适用于 IE :-)
6) 如何設計24吋缸連底喉的水流?

養魚講究整體的配套,
24吋缸的重要缺點是水量少,水質不穩定,
微量的污染物便會使水質變差,造成傷亡。

當中相應的對策是ㄖC養魚量,
ㄓ皉鳥鱆囿熔ㄔ矷C
新手必須要學會忍手,
不要多買魚,
待魚缸和養魚技巧雙雙成熟時才加魚。

除了限制養魚量在5條內之外,
過濾系統和水流亦十分重要,
整個底喉過濾系統靠獨立潛水泵推動,
魚缸水流經底沙、底喉、再回魚缸,
潛水泵的出水位應斜斜的對著水面,
把缺底缺氧的水帶至水面進行氣體交換,
帶氧的水從缸面循環全缸後流回底沙,
而底沙上的n-bacteria完成n-cycle,
底沙不應過粗,造成大的隙,
令污物可藏於底沙。
底喉的隙應向下和比沙隙略大,
能通過沙隙的廢物都能通過底喉的隙,
減少阻塞底喉的機會。

底喉用耐了有可能阻塞,
用濾桶預先過濾魚缸水後才進入底喉,
經底沙回魚缸,這種谷水的方法較安全。
可用底喉開缸後逐步加濾桶。


LC 修改于 2004-04-09 21:16
LC





文章: 2537
10 于 2003-06-02 21:48  觀看該用戶的個人資料  搜尋這個用戶發表的所有文章  把文章內容复制到剪貼板。
只适用于 IE :-)
7) 24吋缸是否應用生物石?

我想新手的第一個24吋缸不適宜用生物石,理由如下:

1) 生物石上的生物需要良好的水質才能夠生存,
新手的新缸恐怕水質很差。

2) 生物需要強光,而強光令水溫上升,
缸細水少溫度上升高,
溫度不穩定魚容易死亡。

3) 生物死時令水質變差,不宜養魚。

4) 生物石佔用地方,令水的容量大減,
24吋缸的水容量已經很少,不宜再減。

5) 新手衹得一個缸,24吋缸會當醫生缸用,
藥會直接落缸,生物不能生存。


LC 修改于 2004-04-09 21:20
iczfirz
"challenge"
"challenge"



文章: 14186
來自: 我回來了
11 于 2003-06-03 01:00  觀看該用戶的個人資料  主頁: http://www.aquarium.org.hk  搜尋這個用戶發表的所有文章  把文章內容复制到剪貼板。
只适用于 IE :-)
第四條好多時都好多魚友都忽略左.. 魚友只記住自己個缸有幾多升水.. 之後就係咁加石加珊瑚.. 但到頭來加得多野水就小了好多... 自然亦會問題百出..



問題或承受過 不相信拋下過 最後決定一雙肩膊別太肩膊
三十一畫:此數大吉,名利雙收,漸進向上,大業成就。(吉)
ggkk





文章: 22
來自: Kowloon City
12 于 2003-06-03 09:39  觀看該用戶的個人資料  搜尋這個用戶發表的所有文章  把文章內容复制到剪貼板。
只适用于 IE :-)
How to know 生物石 still alive or dead?


LC





文章: 2537
13 于 2003-06-03 13:59  觀看該用戶的個人資料  搜尋這個用戶發表的所有文章  把文章內容复制到剪貼板。
只适用于 IE :-)
The main purpose of the life rock is to provide n-bacteria filtration. The bacteria are contained on both the surface and the inside of the rock. It is said that if the rock is large enough, anaerobic bacteria are also present inside the rock so that they can convert NO3 to nitrogen reducing NO3 level of tank water.

Another benefit of life rock is that it contains various forms of living organism on its surface like, invertebrates and algae. It provides more life forms to the tank and it is said that by doing so the ecology of the tank is more balance.

A bare surface of rock without any living organism present can be considered as dead. But whether there are still n-bacteria inside is not easily observable. I shall discuss more on life rock soon.


ggkk





文章: 22
來自: Kowloon City
14 于 2003-06-03 17:58  觀看該用戶的個人資料  搜尋這個用戶發表的所有文章  把文章內容复制到剪貼板。
只适用于 IE :-)
LC,

Thanks a lot for your advise and looking for to hearing more information about live rock from you.


macco





文章: 41
15 于 2003-06-03 18:23  觀看該用戶的個人資料  搜尋這個用戶發表的所有文章  把文章內容复制到剪貼板。
只适用于 IE :-)
LC兄:
吾該可不可以用中文答多次?
smile smile



» 鬧 市 冰 室 » New Member Corner ◇新人必讀◇  

顯示適合列印的版本 顯示適合列印的版本  把這個主題寄給朋友 寄給朋友
按平行模式觀看按樹型模式觀看前一篇主題后一篇主題
前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后一頁
  看過的文章
  新的文章
  被刪除的文章
跳轉到

我地有 在新的聊天室
即時聊天廣播.
Hosted by DownTown®
All Rights Reserved.

[Processing Time] User:3.67, System:0.37, Children of user:0.08, Children of system:0.17


請大家技持更換新主機啦, 多謝!